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家建议加快绿色农业发展促乡村振兴         积极利用乡贤资源,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五大振兴,绘乡村新画卷         看“凉资源”变“热产业” 休闲农业带动产业兴旺         千名“田专家”走乡入户,为乡村振兴提速加码   
国家信息中心|新疆电子政务|新疆发展改革
首  页 公告通知 走进新疆 发改要闻 经济分析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体制改革
乡村振兴 新疆风采 领导讲话 信息专报 民生工程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  页>>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正文

伊祥·托合提:脱贫不能“等靠要” 年过半百也要拼

2017/05/25 10:20:09  点击:[]

   53岁的伊祥·托合提最近成了村里最受关注的人。

伊祥·托合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恰哈乡乌库村村民。前几天,他养的3000多只三黄鸡中,1.6公斤以上的全被买走。买鸡的老板说20天后等鸡长大点了还要再来。

“卖了800多只,1390公斤,一共16680元。”伊祥·托合提兴奋地给记者算着账。

才两个多月,就从小鸡苗变成了手头的票子。这对于生长在昆仑山深处的村民们来说,怎么想都想不到。

“沟壑纵横,以前很多人连山都没出过。”当过多年村支书的68岁的买买提敏说,“乌库是典型的牧业村,家家户户养些羊,最多喂几只鸡下蛋,哪敢想养鸡也能致富。”

乌库村海拔2650米,全村374户1105名村民沿昆仑山下的阿希河分散而居,相距最远两户之间的距离达13公里。村委会位于村中心,距恰哈乡44公里。2008年,乌库村修建了砂石路;2014年,又改建成柏油路,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大山。

去年,伊祥在邻县一家养殖场打工,学会了养鸡技术。学会了技术,伊祥的思路也打开了:天暖了家里的羊就转场到山上放养,七八个月才下山回棚圈,每年棚圈都这么空置着,很是可惜。

伊祥把想法告知养殖场老板,老板也鼓励他回家养鸡,且所有成鸡由养殖场订单收购。伊祥最终和老板商议,鸡苗和饲料由养殖场提供,钱先从他未结清的工资里扣,超出部分等卖了鸡再扣除。

说干就干。今年3月初,伊祥从养殖场拉来3350只鸡苗和一车饲料,就开始了与鸡为伴的日子。天蒙蒙亮就起床,喂水、添饲料、再放水,经常忙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才回家。

可没两天,200多只鸡苗死了,焦急的他找来县农牧兽医局驻村工作队队长。原来伊祥将三千多只鸡苗全放在地上养,鸡苗多、场地小。队长嘱咐他要建鸡架,把鸡和鸡粪隔开,防止细菌感染。

得知伊祥缺资金,工作队为他购置了1500元的塑料隔断网和木头,并帮他把鸡架给建了起来。队长嘱咐他,鸡粪每天清扫两次,水两小时换一次……

“养殖场用的是自动放水设施,很省事。”谈起辛苦,伊祥说最累的就是给鸡喂水,为了省钱,他自己一桶一桶地拎,“趁着自己身体还不错,现在不拼啥时再拼。”

得知伊祥卖鸡卖了大价钱,不少手头拮据的村民前来借钱。“以前都是我向别人借。”伊祥略显腼腆地说,国家给村民建了抗震房、棚圈,还改造了庭院,免费赠送驴、牦牛等,真是啥都给了。“尽管整村推进脱贫了,我们自己也得拼命干,不能‘等靠要’,再给国家添负担。”

在伊祥的带动下,乌库村好几户村民也想养鸡致富。“买水泵,安自动放水设施,我这可比伊祥那强多了。”村民图兰米丁领着记者参观他新改造的小型养殖场说,家里12只羊、2头驴都给弟弟养了,以后要专注养鸡,“咱也要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富裕了。”

恰哈乡党委书记王彪己介绍,乌库村是国家级特困山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2014年被选为全疆特困山区扶贫开发试点村,实施扶贫项目6个,行业部门配套项目6个,投入资金2700余万元,涉及庭院改造、牲畜棚圈建设、富民安居房建设等,当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

上一条:“深圳模式” 助力塔县脱贫攻坚
下一条:庄严的承诺 历史的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脱贫攻坚纪实

关闭窗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息中心承办
信息服务:0991-2817997
新ICP备12001288号-8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