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家建议加快绿色农业发展促乡村振兴         积极利用乡贤资源,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五大振兴,绘乡村新画卷         看“凉资源”变“热产业” 休闲农业带动产业兴旺         千名“田专家”走乡入户,为乡村振兴提速加码   
国家信息中心|新疆电子政务|新疆发展改革
首  页 公告通知 走进新疆 发改要闻 经济分析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体制改革
乡村振兴 新疆风采 领导讲话 信息专报 民生工程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  页>>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正文

骆驼产业圆了福海群众脱贫梦

2018/04/17 18:25:29  点击:[]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被誉为“驼奶之都”的福海县近年来利用优势资源,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骆驼产业模式,推进精准扶贫,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真正做到了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骆驼改变了定居牧民的生活 

  阳春4月,在乌伦古湖畔的福海县解特阿热勒镇喀拉毕亚村,村民塔斯肯 · 卡马力汗和妻子依马哈提为即将奔赴萨吾尔山的春季转场做着各种准备。 

  萨吾尔山在塔斯肯家30公里之外的地方,转场的距离并不算遥远,这段路程是塔斯肯家年年必走的路。 

  该带的一个都不能少,最重要的一个家当则是驼奶储存柜。铁架子、铁纱窗制成的储存柜里放置着不锈钢容器,消毒的酒精、骆驼乳房清洁的专用毛巾、过滤网……这个专用的储存柜放置在一个专门的房间。塔斯肯说,在转场的路上,需要携带大量的必用品,储藏柜似乎很占地方,但是为了保证驼奶的卫生,再困难也要带着。 

  今年以来塔斯肯家新出生了骆驼16峰,下半年还有30峰骆驼将要出生。说到这,塔斯肯笑了。现在想来,一直坚持养骆驼是个正确的选择。 

  “最早的驼奶不好卖,又不好存放,只能做成酸奶,喝不完就送给邻居,实在太多了就只好倒掉。也尝试着去卖酸奶,但是挣得钱很少。”塔斯肯回忆道。 

  后来,政府引进旺源驼奶企业,并鼓励牧民大量养殖骆驼。刚开始,塔斯肯和妻子依巴哈提并不相信,直到企业上门收购驼奶并和他们签订了协议。塔斯肯说,自从“订单式”送驼奶开始,家里发生了很大变化,骆驼从三五峰发展到100多峰,家里的房子过去只有3间,之后陆续新盖了6间,还新添了2辆车,扩建了驼圈。 

  “骆驼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塔斯肯感慨道。塔斯肯一家生活的改变只是福海县骆驼产业发展带动的一个缩影。 

  作为中国骆驼最为集中的产地,阿勒泰地区骆驼种群数量长期占中国骆驼总量的20%左右。但随着牧民机械化转场增多,加之草场荒漠化等因素,骆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直到驼奶企业落户奶驼养殖最为集中的福海县,福海县把发展骆驼产业作为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举措,骆驼养殖的价值才被深入挖掘,成为定居牧民的致富产业。 

  福海骆驼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3月30日,对于福海县喀拉玛盖镇迭恩村牧民木扎尔别克 · 塔皮来说是个开心的日子,在福海县举办的第三届边疆牧民养驼致富经验交流会上,他和其他75名牧民分享了上百万的现金奖励。每人得到的奖金少则1万元,多则8万元,木扎尔别克拿到了7万元的奖金。 

  “10年前,我是一个农民,靠天吃饭。现在我是一个养驼大户,年收入过百万,是政府扶持和企业带动让我的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们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木扎尔别克告诉记者。 

  “一峰奶驼一个产奶期可产鲜驼奶1吨左右,毛收入1.5万元,光驼奶的纯收入就在1万元左右。”木扎尔别克给记者算起了增收账,“相比其他家畜的养殖,奶驼养殖低投入高产出,养殖效益比较可观。” 

  2013年7月,木扎尔别克和村里的五户养殖大户看准了驼奶产业,于是六户人一拍即合,饲养了200峰骆驼,并采用“抱团”管理模式,在村里建起首个骆驼养殖合作社。经过4年多的发展,合作社有社员16人,骆驼存栏数达1300峰,合作社4年来聘用村民76人,帮助38户家庭实现脱贫增收。合作社还积极吸收散养户入社,通过“分红+工资”的分配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奶驼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现在我的年收入有5万多元,感谢合作社的帮扶,不仅让我有了奶驼,还学会了养殖技术,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迭恩村贫困户阿山别克 · 乌藤拜说。 

  如今,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福海县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了一批奶驼养殖户,建立“企业+合作社+托驼所+养殖户”的骆驼产业化经营方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骆驼产业链。同时,福海县加强良种奶驼的繁育,建改良站点,对农牧民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利用农闲时间,对养殖户进行奶驼标准化饲养实用技术的培训,形成奶驼企业和养殖户共赢发展的“福海模式”。2014年,“福海模式”荣获“中国畜牧行业优秀模式”。福海骆驼产业在此模式的运作下得到迅速发展并向周边辐射,走在了全疆乃至全国前列。 

  打造精准扶贫模式助脱贫 

  “响应国家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企业应该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更好的落实精准扶贫。”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陈钢粮说。 

  正如陈钢粮所说,自2007年新疆旺源驼奶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就把骆驼作为促进当地贫困牧民脱贫致富的首选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精心打造“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贫困牧民”精准扶贫模式。 

  针对一些贫困牧民在银行有欠款、贷款难的问题,旺源公司结合经营状况,提出借款、贷款担保、代理商出资等三种方式进行金融扶持,每年筹措10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帮助每户贫困牧民无息借款至少10万元,为贫困养殖户提供扶持资金,使他们在“零成本投入”的基础上,快速实现脱贫。 

  为帮助贫困牧民实现“零经营风险”,旺源公司采取产品收购“订单制”,上门收购所有贫困养殖户的合格鲜奶。 

  喀拉玛盖镇牧民马那提 · 努尔旦别克想都不敢想,现在的他居然能有200多峰骆驼,月纯收入4万元。 

  “2010年,拿着旺源公司担保贷款的20万元启动资金,我开始发展奶驼的订单养殖。”马那提说。 

  靠着勤劳肯干以及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扶持,马那提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目前我们养驼牧民已经全部脱贫,下一步就是要奔小康,实现幸福美好生活的目标。我们现在打造健康骆驼产业,只有健康骆驼才有健康产品,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实现这个目标。”陈钢粮说。 

  旺源公司自2007年成立至今,福海县的骆驼从原来的3000峰增加到目前的2万余峰,而旺源公司的供奶户也达到5000户,遍布阿勒泰、塔城、伊犁等地区,带动至少2200余户少数民族贫困户成功脱贫。 

上一条:【创富故事】墨玉县:党员干部做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下一条:新疆开通“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 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监管

关闭窗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息中心承办
信息服务:0991-2817997
新ICP备12001288号-8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