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家建议加快绿色农业发展促乡村振兴         积极利用乡贤资源,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五大振兴,绘乡村新画卷         看“凉资源”变“热产业” 休闲农业带动产业兴旺         千名“田专家”走乡入户,为乡村振兴提速加码   
国家信息中心|新疆电子政务|新疆发展改革
首  页 公告通知 走进新疆 发改要闻 经济分析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体制改革
乡村振兴 新疆风采 领导讲话 信息专报 民生工程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  页>>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正文

精准扶贫不能全是“羊”

2017/07/13 10:12:59  点击:[]

   近日,陕西米脂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及3名副主任被“集体免职”一事引发关注。原来,前不久,榆林市纪委派出的工作组在明察暗访中发现,米脂县在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这包括:在全县范围内存在“帮扶措施单一,没有因人因户施策”;察访的贫困户中,贫困补贴资金都是5000元,产业扶贫都是“买羊”,种地扶贫都是“买刨刨机”。

如此粗放式扶贫,与“精准”差之千里,4名干部被免职一点儿都不冤。脱贫攻坚,离不开发展产业。在一些贫困山区,扶贫干部带领大家养羊,走出了一条创收脱贫路,使得“扶贫羊”成了“致富羊”,受到群众的欢迎。然而,在推进精准扶贫时,若是脱离实际,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律靠“羊”,就行不通了。精准,也就成了“大水漫灌”。

“脱贫攻坚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在确定脱贫思路,推出增收举措前,扶贫干部必须访贫问贫,掌握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家中劳动力等基本情况,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相反,如果像米脂县那样,对每家每户都“买羊”“买刨刨机”的话,浪费扶贫资源不说,也难以收到成效。

从扶贫方法上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可以看出某些扶贫干部的敷衍之意,从扶贫真伪上的对象不精准,可以看出某些扶贫干部的懒散之行,如此不真、不实的扶贫,结果可想而知。

为官避事平生耻。对每户贫困户发“扶贫羊”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懒政、怠政,暴露出某些扶贫干部的不担当、不作为。看来,强化督查检查,加大问责追责力度,倒逼某些扶贫干部担起责任,还需花一番大气力。

上一条:自治区纪委通报十二起扶贫领域典型违纪问题
下一条:致富路上开出幸福花

关闭窗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息中心承办
信息服务:0991-2817997
新ICP备12001288号-8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