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家建议加快绿色农业发展促乡村振兴         积极利用乡贤资源,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五大振兴,绘乡村新画卷         看“凉资源”变“热产业” 休闲农业带动产业兴旺         千名“田专家”走乡入户,为乡村振兴提速加码   
国家信息中心|新疆电子政务|新疆发展改革
首  页 公告通知 走进新疆 发改要闻 经济分析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体制改革
乡村振兴 新疆风采 领导讲话 信息专报 民生工程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  页>>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正文

尼勒克:抓党建促脱贫迈出坚实步伐

2017/06/19 10:40:36  点击:[]

外出学技术、回乡创业办厂、生产装饰材料、解决贫困村民就业……尼勒克县乌赞乡兰干买里村村民热依木江·阿不都外力成了乡里开办小微企业的创业典型。热依木江的成功源自尼勒克县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以党建为“新引擎”、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轴”、党员干部为“主力军”、贫困乡村为“主战场”、龙头企业为“支撑点”,探索优化“党建扶贫+精准脱贫”组织模式,整合各方力量,集聚各类资源,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形成了“一核多元、活力四射”的党建扶贫体系。

党建引领精准扶贫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6月11日,尼勒克县乌赞乡党委书记移三泰说,乌赞乡抓党建促脱贫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加快了脱贫步伐。

得知热依木江·阿不都外力掌握了装饰材料加工技术,兰干买里村村委会扶持他创业,帮助他成立了热依木江雕花厂和乌孜汉装修有限公司,并积极帮助他申请项目资金、联系产品销路和解决用工问题,为他排忧解难。热依木江·阿不都外力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从事装修装饰业,吸纳了村里100多名青年就近就业。

“在企业上班工作轻松,收入还高。”兰干买里村贫困村民热合曼·热曼到企业工作后,每月工资2500多元,他对当前的生活十分满意。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党员发挥作用,主动与贫困户结对子、交朋友,通过交流沟通,群众思想观念转变了,主动走出家门外出务工。”移三泰说,通过党员引领,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提高了。目前,乡里成立了16个就业孵化基地,最多时一个中小微企业可解决80多名贫困村民就业,很多家庭妇女在家门口的合作社就实现了就业。兰干买里村村委会主任木沙江·凯里木江介绍说,村里有850户3255人,去年人均收入达到13100元。

尼勒克县加大在致富带头人中选拔培养村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力度,截至目前,共换届选出村“两委”正职146人。对9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巩固提升并完成复验工作,年内全县村级组织“增收致富星”将全部实现达标,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双增收”。

产业脱贫精准发力

“我把牛交到合作社集中托管,腾出时间外出打工,不仅能挣钱还能领到红利,真是太高兴了。”乌赞乡吐鲁克买里村村民司马义·木合塔尔江激动地说。

去年,乌赞乡成立了御犊源、御牧源等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农牧民将牲畜放在合作社集中托管养殖,领取分红收益。司马义·木合塔尔江将自家的2头牛交给合作社托管,由此成了御犊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首批红利受益者。今年3月份他领到了合作社发放的2000元红利,高兴得合不拢嘴。

御犊源合作社负责人阿布都外力·司德克说,合作社建设养殖棚圈17座,主要业务是牛羊育肥、繁育、提供种畜等。目前,合作社存栏牛羊600头(只),出栏育肥牛羊570头(只)。

移三泰说,御犊源、御牧源等合作社采取“基地+养殖户+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把散养户集中起来抱团发展畜牧业,对牛羊等牲畜进行集中饲养,农牧民可按“托管”牛羊的数量获得分红收益,每满一年发放一次红利。这种模式在全面推动乌赞乡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贫困户多元增收。截至目前,已经有70多户农牧民将自家牛羊托管到合作社。

尼勒克县扶贫办副主任李英说,今年尼勒克县强化就业扶贫,按“四个一批”转移就业,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实施、全社会参与、合力攻坚的新局面。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帮助开展劳务输出1841人次,确保年内10个贫困村7772名贫困村民达标退出。

激发活力决战脱贫攻坚

怎样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乌赞乡塔尔克特村通过在村里办厂、扶持壮大小微企业,引导村民就业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

“我现在心里可亮堂了,靠自己就实现了全家脱贫。”53岁的哈力旦·斯拉木一边忙着做奶酪一边告诉笔者,在村里办的奶酪厂上班后,他们全家的生活都得到了改善。

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塔尔克特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孙建国在村里建起了奶酪厂,生产乌赞品牌奶制品,已研发10余种奶制品,年生产干酪素200余吨,销售收入达200余万元。奶酪厂解决了村里38名妇女就业,她们月平均工资1500余元,还辐射带动村里60余户村民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如今,主动找村委会要求担保贷款发展生产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

“党建扶贫让‘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通过基层党组织发挥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农牧民脱贫致富。”尼勒克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多力肯别克·吐尔迪别克说,尼勒克县坚持“六个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坚持项目编号、受益户标识、贫困人口扶持证、贫困户档案“四统一”,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和“十四个专项行动”,解决好“主动脱”“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切实提升扶贫成果可持续性。全县7000多名党员干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帮扶机制,帮助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坚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带领农牧民调整种植结构、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纽带,创新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瞄准全县15544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难题,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以党支部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将有脱贫能力、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吸纳进来,通过资源整合、资产收入帮扶等形式,采取一帮十、十帮百的“滚雪球”方式,带动他们共同致富。通过让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加入1家合作社、让每个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资源资产入股的方式加入1家合作社的形式,把所有贫困户都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为确保今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尼勒克县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民生项目252个,切实解决民生实事837件;加快实施“5+2”阵地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实现村居阵地建设全部达标。(通讯员/史雪红)

上一条:吉木乃县喀尔交镇萨帕克村贫困户喜领扶贫骆驼
下一条:走在前作表率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闭窗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息中心承办
信息服务:0991-2817997
新ICP备12001288号-8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