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家建议加快绿色农业发展促乡村振兴         积极利用乡贤资源,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五大振兴,绘乡村新画卷         看“凉资源”变“热产业” 休闲农业带动产业兴旺         千名“田专家”走乡入户,为乡村振兴提速加码   
国家信息中心|新疆电子政务|新疆发展改革
首  页 公告通知 走进新疆 发改要闻 经济分析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体制改革
乡村振兴 新疆风采 领导讲话 信息专报 民生工程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  页>>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正文

和田地区:“卫星工厂”建在村里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017/03/01 11:39:19  点击:[]

 “以前我是一名家庭主妇,一直在家里照顾孩子做家务。现在厂子就设在家门口,上下班方便还能兼顾家庭,家里人也非常支持我。有了收入能改善生活,家庭更和睦幸福了。”2月20日,家住和田县罕艾日克镇克格孜艾日克村的阿斯亚·吐尔逊说。

春节过后,村里一些年轻人和阿斯亚·吐尔逊一样走进了厂子,从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也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脱贫致富、自我发展之路。

阿斯亚·吐尔逊在和田图力帕纺织品有限公司上班,该公司是和田地区招商引资来的一家浙江企业。该公司董事长杨高祥告诉记者,公司落户于和田县工业园,2015年11月开始运营,90%以上招的是本地员工,公司主要生产袜子,有大量的中亚及俄罗斯市场订单。结合南疆的“短平快”项目,公司已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员工队伍比较稳定,一批当地的技术人员也培养起来了。今年以来,为吸引更多的农民成为厂里的工人,公司把定型和包装等以手工操作为主、操作简单的环节放到了村里,可以让农民们在照顾好家庭的前提下,每月能有千元左右的收入。

“别小看这千八百元的收入,对农民脱贫致富很关键。这样做也把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和田地区招商局局长、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文战和说,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是和田地区基于当地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工人欠缺的实际,从培育产业工人着手,开始的“阶梯式”筑牢产业发展基础的新尝试。

据介绍,在和田落户的纺织企业一般坐落在工业园区里,离当地农民居住区较远。工厂需要大量工人,可当地农民家里的老人、孩子和牲畜、土地需要人手照料,妇女们尤其不愿去离家远的工厂上班。在这种情况下,和田地区鼓励企业到村头设立“卫星工厂”。

和田图力帕纺织品有限公司就在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的两个村设立了生产车间,厂里把半成品送到村里,让村里招的工人负责袜子定型和包装环节,加工完再收回厂里。刚刚试点的这段时期,该公司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这样农民们务工和照顾家庭两不误,不仅学到了一定技术知识,产业化工人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了,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

文战和告诉记者,目前,多个企业在和田地区落地生根,当地的工业、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日渐活跃,极大地惠及了当地百姓。和田地区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已梳理出矿产资源开发、果品深加工、地毯编织、艾德莱斯纺织服装加工、玉石加工销售及文化旅游、维吾尔医药等七类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去年和田地区实际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76亿元,同比增长31.2%,今年的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再增长21.66%,为此将继续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和田投资兴业。

“和田图力帕纺织品有限公司的试点做法成功后,我们将在全地区推广。”文战和表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落户和田的企业把各项优惠政策用足用好,一定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产业工人的培养是和田地区发展各项产业的重要基础,打好基础,当地产业做大做强指日可待。

上一条:6.7亿资金助力布尔津春季农牧业生产
下一条:中央网信办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在六省区开展脱贫攻坚网络主题活动

关闭窗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息中心承办
信息服务:0991-2817997
新ICP备12001288号-8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